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主题演讲概要

各位专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听了一天专家的报告,了解到世界医学前沿的进展,也听到了刚才王辰教授所讲的,一个传统古方在现代的应用,我就作为络病理论的研究,结合现代的思考,中医药如何在复杂的疾病当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做一个发言。中西两种医学根本的区别应当是认识论的区别,19世纪到20世纪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西医学很快成为世界的主流医学,但是当还原论,面对复杂性疾病日益凸现出其局限性的同时,人们把目光又向整体回归,我们国家钱学森教授在做系统科学,钱学森教授讲,中医的现代化可能将引起医学的革命,而医学的革命,可能要引起整个科学的革命。钱学森教授正是站在世界未来科学发展趋势的高度,看到了蕴藏于中医学当中的整体系统的思维方法,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把中医的整体系统的思维和西医的还原分析技术相结合,这就符合朝向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整体医学,什么是中医的整体思维,我们看到中国五千年文明,我们的古人是如何搞自然科学,如何搞医学,这是易经的一段话,形而上之谓之道,是对生命科学的把握,形和下者谓之器,化而载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古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辉煌的科学正是由于这四一种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气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而且抱着为天下之民造福的崇高理想,现在我们的医学的研究也应当注意。中医在道的层面的研究,哲学,主要是讲的古代的哲学当中的气,阴阳,五行,我从气的运行,五行生克的运行规律,从气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当中概括四个字,承,制,调,平。成,是指的生命运动存在的自稳调控机制,制,病理状态下集体的代偿性调节能力,这点是需要医学研究的,务必引起注意的,现在我们往往代替了人体去直接治疗疾病。调,中医治疗学的最高境界,平,中医治疗学的效应目标和效应规律,这四个字是在哲学层面上对中医学的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愈后观的概括。

气和血,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气和血这两个字恰恰是古代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血,血脉是解剖学看到的,实际记载割皮解肌,决脉结筋。2300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就对尸体做解剖研究,这种原始的解剖学显然解释不了复杂的生命和疾病,古人把视野伸向了哲学,在哲学当中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字,气,气是研究调控机制的,中医学的气还保留了哲学属性,赋予了医学的内涵,气与血是中医理论的两大基石,这是中医学本质实现了道和气的完美结合,形成了本态优势。中医学的研究和现代医学还不太一样,中医学的研究是把理论,临床和创新药物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满足社会的重大需求,又可以在学科前沿的交叉处寻找到突破口。

络病不是我的发明,在中国已经存在了3000年,总的看来,古人所讲的络病,久病入络,是把临床难以治疗的疾病称之为络病,从文献记载来看,包括了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这些重大疾病,现在医学科技这样发展,这些疾病还没有解决,还是危害人类生命的前三类的疾病,古人认为要有通络的方法才能提高疗效,可惜的是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理论。我们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络病的研究,30年来国内的专家重点做了从80年代到2000年,前20年是结合一些临床疾病开展的研究,而且做文献的整理,主要是传承和临床。此后,形成了络病整治,脉络学说的理论,研究显示了三个特点,整体思维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临床研究与心脑血管病,分类肿瘤呼吸系统的延伸,络病研究与络病整治发展到脉络研究和脉络学说。我们首先建立起络病证治,包括心脑血管病这一类临床病的验证方法和用药规律,此外,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人都知道有一个经络学说,汉代以前还有脉络,脉络学说是指导血管病变的理论,我们把这样的理论建立起来,既然古代就存在了一个指导血管病变的理论,古人是否对现在一些重大的血管病变做过一些研究,我们看文献。中风,毛血管病,心痛,心绞痛,心悸,心律市场,心痹,支饮,现在所说的重大心脑血管病变在古代的中国人都做过研究,只可惜由于脉络学说缺位,没有建立起来这些古人非常丰富的经验论述都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古人是如何治疗这些疾病的,我们看古人把所有的治疗高度概括为一个字,叫做调,为什么古人不叫治,叫调,中医的治疗是把儒家和为贵的思想用到疾病的调理上来,调理一个国家和调理一个人的身体是一样的道理,中医调的思维和现在对抗的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是追求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平衡,现在讲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同样是这样一个思想.....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主题在2014•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的演讲整理的部分内容,未经本人确认,如需了解全部内容和演讲PPT,可以发邮件到:npls@nobelsummit.com)

2014·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

举办时间:2014年3月23日-24日

举办地点:中国·北京

电 话: 010-57287366
传 真: 010-65206617
邮 箱: npls@nobelsummit.com